项目经理不想一辈子打杂,这几个误区一定要走出来

 
项目经理的工作一般可以笼统的分为杂事和项目两部分。项目的工作决定了能拿多少绩效,杂事部分决定了投诉率和领导对你的认知,可能还会在某些方面影响绩效,所以很多PM会经常自嘲为“打杂的”。
 
很多项目经理之所以沦为“打杂工”的尴尬角色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岗位认知不够清晰明了,以至于陷入了某些工作误区,在“打杂”的路上越走越远。以下几个误区项目经理们一定要注意,不要让自己陷入打杂的局面。
 
 
 
 
 
只关注工作任务,不分析工作
 
 
 
 
分析工作的思路——结果驱动
 
工作任务是什么?(what)
需要做什么事?解决什么人的问题?(why)
以什么方式完成?(how)
要求何时完成?(when)
由谁来做?(who)
要达到怎样的效果?(result)
 
在追求高效的工作中,项目经理必须以目标为导向,以结果为驱动。
 
面对工作任务,首先要从思考“为什么”开始,然后才是做事的方式、方法,最后才是任务本身。
 
    有计划地工作,制作任务清单;
    形成自己的工作时间——高效的时间;
    及时记录,每天总结,记录问题。
 
 
 
 
 
工作不会“偷懒”
 
 
 
 
偷懒=善用他人+善用工具。
 
善用他人:
(1)把工作经验传授给他人,不是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;
(2)授权给他人,有意识的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。
 
善用工具:
(1)学会使用项目计划工具WBS;
(2)高效应用项目推进工具甘特图;
(3)找到适合团队的项目管理工具,比如禅道、Jira等。
 
工作不会“偷懒”,凡事亲力亲为,只能拉低工作效率,善用外力才能事半功倍。
 
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做好以下 两个方面:
 
一方面,合理授权,确保知情权,经过检查后,向被授权人要成果;
 
另一方面,善于利用工具,将那些繁琐、低效的任务,交给工具批量完成,以节省时间和精力。
 
 
 
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
 
 
 
 
一天只有24小时,将工作的时间利用最大化,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做有效的事情,所以必须提高时间管理效率。
 
首先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,制定并执行工作计划。
 
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,制定出优先级清晰的工作计划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和精力,避免被琐碎的事情干扰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。
 
其次分析自己的时间使用效率,找出自己的高效时间点,最大化输出。
 
每个人的时间利用效率都不同, 有些人在早晨比较高效,有些人则在晚上比较高效。
 
通过了解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,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,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间点来最大化输出。
 
最后总结复盘,记录-分析-改进,是提高的最佳途径。
 
 
 
 
 
只在办公室工作
 
 
 
 
只有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,什么场合干什么事的这种思维非常死板,这样的工作方式只会让工作效率变得低下。
 
反观一些成功人士,图书馆、咖啡店等都可以成为工作的场所,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,工作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。
 
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年代,很多工作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办公室,所以项目经理需要练就随时随地都能进入高效工作的状态,以应对时代的变化。
 
 
 
 
 
注意力不集中、拖延症晚期
 
 
 
 
很多项目经理注意力不够集中,工作时总是被外界的信息干扰影响,无法专注于完成当下的事情。同时,拖延症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。这时候事情都堆在一起,就更加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了。这时候项目经理需要根据工作计划,定好“番茄钟”
 
番茄钟方法 (Pomodoro Productivity Method),就是把工作时间划分为多个番茄时间。以 25 分钟为一个番茄钟周期,周期开始时用计时器计时,抛弃脑中的时间焦虑,全身心投入手中的工作中,直到闹钟响起,立刻停止工作。
 
通过使用“番茄钟”,项目经理的专注力可以大大提升,将有限的精力更多投入到项目工作中,提高项目交付质量。
 
以上几个误区,项目经理们快自检一下有没有陷入进去,如果有的话,赶紧做出改变,不要让自己越陷越深。
 

 

2024-12-18